这一刻,无人说话打扰这份宁静氛围,也未曾觉得这样的时刻漫长乏味。
时间悄然流逝,直至所有盒子被恭迎到陆地为止。
任亨泰再次出列。
“皇上有令,赐予归来将士,九炮鸣响,晋升至从六品勋功尉、武哀校尉之职,并将其安葬于功臣陵。其后代若从军,授总旗官之职。”
在任亨泰洪亮的声音下,码头上的那198门火炮齐声轰鸣九次。
朱允熥最后一个下船。
九炮连鸣,再加上之前的从六品武官封赏,葬入功臣陵,这无疑将会成为未来大明士兵阵亡后最高规格的抚恤待遇。
朱允熥接过由朱高炽递来的旗帜。
那是象征北伐大军精神的军旗。
上面书写着“北征”二字。
此刻,军旗表面已显得略显破旧。
他手握旗帜,缓缓穿过那些手里捧着小盒子的亲军。
终于,持旗走到面色庄严的朱标面前。
多年国力积攒,耗费一整年,倾全国之力征伐。
尽管整个征战期间,朱允熥一直忙于在大青山下建设大青城,未如他人预期亲自参战草原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,他对战争的真实面貌毫无概念。
战事消耗金钱和粮食,牺牲无数生命。
呼伦湖畔土地被鲜血浸染,草地上遗体散布,吸引雄鹰捕食。
每当眺望远处的大青山之时,朱允熥就能见到长城内,所有人都在为大明梦想而努力。
可以想象,许多边疆将士为国牺牲,长眠于荒野。
朱允熥带着北伐军旗经过小盒子,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哀伤。
即便早有心理准备,知道辉煌盛世需牺牲部分人。
可目睹生命瞬间化为沉默棺椁,即便是铁石心肠者也会动容。
“微臣领北征军,遵王命讨伐。任务完成,天佑我军,敌军全灭,将士返回。臣持节握旗,上交军旗。”
啪。
朱允熥神情庄重地说完后,用力把旗杆放置在地面上。
这根旗杆布满战斗痕迹,见证了残酷的战斗历程。
随着旗杆轻轻触地。
朱允熥单手持杆,另一手解开束缚着旗帜的绳索,折叠好战旗。
紧随其后的朱高炽,立刻接过了旗杆。
朱允熥随后托着沉重的旌旗走向朱标。
这般庄重之礼,从未曾出现过。
但此刻却在大明得以展现。
班师献旗。
一方面表示军队归京后,控制权交还给皇权,不再听命前线将领。
另一方面,单纯因为这旗帜背负着太多。
码头上,众位大人平静地注视着朱允熥手中的大旗。
即便是朱标,此刻也显得严肃。
缓缓前行数步并举起双手。
“接旗。”
朱允熥迈步,将卷好的旗帜稳稳交到朱标手上。
旗子传递完毕,朱标双臂微沉。
众人不由得心中一颤。
即便朱标准备充分,却仍对此感到惊诧不已。
于是面色更加凝重,转身捧旗走回去。
朱樉随后接管了军旗。
之后,朱标才低沉开口:“下令,北征军旗被供奉于太庙。”
在场每位官员,皆露出震惊。